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小说在线 >> 一个人的抗战 >> 匹夫匹妇有责——何香凝

匹夫匹妇有责——何香凝 2/2

8月1日,宋美龄也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为了结成统一的救亡团体,在随即召开的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第二次理事会上,何香凝又一次抱病出席并致词,她号召妇女们“向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参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她建议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改名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上海分会”,并邀请上海市市长俞鸿钧的夫人、杜月笙的夫人担任分会副主席,请钱新之夫人和张发奎夫人担任分会筹募组正副组长。淞沪会战中,妇慰总会上海分会组织妇女缝纫团、烹饪队等,发起缝棉衣运动,一时间,家家儿女做征衣。缝纫团发动妇女在十天内缝制了一千件棉背心,并征集绷带、酒精、纱布等急救用品,分赴各医院和前线进行慰劳。

为抗日救国,国民政府发行五亿元救国公债。“妇慰分会”决定9月5日为“妇女献金日”。这一天,上海女子银行热闹异常,各界妇女献出戒指、手镯、项链,把自己最心爱的首饰,献给神圣的抗战救亡!何香凝拿出五十块银洋,她的小外孙女献出了唯一的金戒指。“妇慰分会”的其他领导人也纷纷带头,杨虎夫人田淑君献出了几件金银器皿,刘王立明献出了金镯子和钻石戒指,人和妇产科医院院长张湘纹献出了二十多件金银器物。这一天,仅“妇慰分会”的常委们,就认购救国公债两万多元。妇女界的爱国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新婚夫妇献结婚戒指,儿童们献出糖果费和储蓄罐,老婆婆献出珍藏多年的首饰。不到一个月,妇女们的认购额就超过了两亿元。

3

淞沪会战进入白热化,“轰隆隆”的爆炸声连南京路上都清晰可闻。有钱人家纷纷躲进租界,老百姓们也都惊慌地四散逃难。守卫在罗店前线的十八军有许多广东籍的官兵,他们与当地民众语言不通,生活上遇到困难。何香凝为家乡的兄弟到上海参战感到光荣和自豪,她派秘书胡兰畦前去慰劳。药品和食品对于炮火中的士兵真如雪中送炭。军长罗卓英当即写了一封感谢信,他向何香凝保证:“以鲜血和生命保卫大上海!”他还请何香凝派一些女同志来前线搞战地服务。何香凝马上组建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她委派胡兰畦为团长,奔赴前线进行战地服务。

战地服务团

10月5日,是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成立并开赴前线的日子。抱病卧床多日的何香凝连忙起床,拄着拐杖,在鲁迅夫人许广平的搀扶下走到姑娘们面前。她神情严肃地说:“你们这些小姑娘真的有决心去战地为抗战服务吗?大炮会把人的耳朵震聋的,你们不怕吗?不要到了战地,很快就当上官太太,不但不能为抗战服务,还要老百姓用滑竿来抬你们。”姑娘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回答:“对!我们上前线是抗日打鬼子,决不谈恋爱,更不做官太太!”老人满意地露出了笑容,她拿出了早已为姑娘们准备好的行装:被子、毛巾、牙刷、针线包、干粮等物品,送给她们每人一份。何香凝慈祥地望着姑娘们,语重心长地叮咛:“你们是劳动妇女中有志气的青年,到前方战区要为国尽忠,要为抗战胜利战斗到底!”

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此后三年多时间里,这群正值妙龄的上海姑娘,足迹遍及中国各战场,行程二万多里,服务伤兵,演出劳军,宣传抗日,被誉为“战地之花”。有一次,她们连续搬运了七天尸体,部队没有配发服务团员任何防护用品,没有口罩,没有手套,姑娘们只好赤手空拳地上阵,金敏玉、秦秋谷、李惠英、周文南等姑娘都发起了四十摄氏度的高烧,是被同伴们抬着回来的。服务团中年龄最小的姑娘周文南病倒,就没有再起来。这是服务团里最美丽最机灵的一位姑娘。胡兰畦团长在《战地一年》一书中这样描绘她:“这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女孩,她做文章很美丽而富有诗意,我们都叫她小诗人。”就是这么一位美丽而聪明的姑娘,把青春和生命永远留在了抗日战场上……

姑娘们听从何香凝的嘱咐,在抗战期间没有一人谈恋爱,她们守住了青春的誓约。罗卓英曾赋诗一首赞誉她们:“八百关山非浪迹,三年汗血可成河。伫看荡寇收疆日,汝辈勋劳永不磨。”

4

上海沦陷后,何香凝的抗日活动受到日军的严密监视,只得迁居香港。在香港,她仍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呼吁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支援抗战。每收到华侨的一份捐款,她就赠送自己的绘画一幅,以示答谢。有一次,何香凝应邀出席香港妇女慰劳会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当她看到出席大会的男男女女中,一些人仍然“满身绮罗文绣,涂脂抹粉”时,感到如芒刺在背,当场赋诗《公子佳人》:“国如流水马如龙,公子佳人在座中,舞榭梨园朝复暮,不问遍野是哀鸿。儿郎傅粉女涂脂,更灵绫罗纫绣衣,输出金钱资敌用,同胞被炸肉横飞。香港妇女斗繁华,七宝妆成艳似花,一夜缠头歌舞费,灾区能养百人家。”狠狠鞭挞了那些不顾民族生死存亡,不管前方抗日将士流血牺牲,仍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糊涂虫。汪精卫叛国投敌后,何香凝发文谴责这个民族败类“不特民族气味全无,连做人的良心都已丧尽”,并要求国人给予严惩。她还画了一幅《梅》并题诗:“岭上迟开有所思,风吹雨打最高枝。忍看半壁河山异,铁骨冰心正义持。”表示自己坚持抗战、决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四年后,香港也沦陷了。困留在香港的民主人士、文化人不得不大转移。何香凝和柳亚子一行多人乘坐一艘大货船离港回粤,货船在海上遇上大风浪,漂泊了七天七夜,一度粮食、淡水都供应不上,险象环生。春寒料峭的1月,海风如针刺般尖利,天气阴冷凛冽,何香凝站在船舷,以诗明志:“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生死关头,她毫不畏惧,视死如归。

何香凝在香港和抗日文艺界朋友一起

移居广西桂林后至抗战胜利这段日子,何香凝在桂林郊区的观音山麓办了一家小农场,种菜养鸡,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她不愿到相对较安全的重庆居住,并拒绝了蒋介石派人送来的一百万元支票。面对蒋介石的金钱拉拢,这个穷困中的老人毅然拒绝:“闲来写画营生活,不使人间造孽钱。”广西战局动荡时期,由于敌机经常轰炸桂林,她买了一只小篷船,一家移居漓江舟中,过着颠沛流离、艰难困顿的难民生活。

喜欢一个人的抗战请大家收藏:(www.xiaoshuozx.com)一个人的抗战小说在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一个人的抗战最新章节 - 一个人的抗战全文阅读 - 一个人的抗战txt下载 - 施立松的全部小说 - 一个人的抗战 小说在线

猜你喜欢: 蛊真人从红月开始农家小福女遮天宰执天下极道天魔放开那个女巫末日拼图游戏佣兵的战争妖龙古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