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小说在线 >> 警花追我到元朝 >> 第434章 第574 575节 惊云密雨…诡异之处。

第434章 第574 575节 惊云密雨…诡异之处。 4/4

她担忧的反而是北方,是乃颜等部的十几万骑兵。

据最新情报,十几万骑兵已经入关了。此时,已经到了河南。

…………

十五万斤火药运到衡阳,已经是两军对峙后的第四天。

李洛在见到大批火药的时候,悬了很久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十五万斤,虽然肯定不够,但起码能坚持几场战役了。用不了多久,第二批火药也会运到。

媳妇儿给力啊!

火器营的将士也一片欢腾,有了火器,他们就可以成为全军最瞩目的存在。

这一次,要再立大功!让鞑子见识到,大唐火器的厉害。

不过,李洛仍然没有立刻出兵。他现在占据地利,根本不急在一时。让元军主动进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地利的优势。

后发制人!

此时,衡阳终于开始下雪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啊!”李洛站在城头上,看着飘洒的雪花说道,“血落白雪,更加刺目。寒冬本是肃杀日,多少英雄殒命时。”

这男人的目中,也泛起化不开的忧悒。

“大王悲天悯人之心,天必知也。”文天祥说道,“但愿此战之后,南国再无大战!”

李洛伸出手,让雪花落在掌中,“我军先分散不动,示敌以弱。”接着手掌捏成拳头,“再收缩成拳,决战!”

李洛回头望着北方,“乃颜等部到中原了,可他们如何参加此战?真是元廷的添油战术?想和吐蕃合兵到四川?”

…………

洛宁城,唐公府。

“老师,刚到的情报。”李绸进来说道,“乃颜等部的骑兵到河南后,折而向西,似乎要到南阳,可能是要绕过淮河,或者从淮河源头过河。”

崔秀宁站起来,走到地图呆呆看了半天。

这是她按照记忆绘制的地图,算是这个时代最精确的图了。

女人春葱般的手指点到南阳附近。她其实不用看也知道,南阳南边是大别山,西边是伏牛山等大山,都是连绵数百里。

大队骑兵根本不可能翻越。那么去南阳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绕过淮河。

可是绕过淮河之后呢?难道再折而向东来到大别山东端,绕过去再向西到襄阳,在唐军水师难以控制的上游渡江?

也不可能。因为这个过程同样有很多难以逾越的山岭,步兵勉强能过,骑兵太难了。

之所以说襄阳是战略要地,是建立在有水师的基础上,倘若没有水师,襄阳也就没有意义了。

乃颜部骑兵的做法,似乎真的想用骑兵翻山越岭。起码从情报看,好像是这样。

难道忽必烈大叔已经没了办法,只能出此下策?可这么干会损耗多少马力,花费多少时间?还不如绕道吐蕃啊。

崔秀宁拿起一大叠情报,看了看,并没有多少异常情况。无非就是乃**兵的事。

乃颜的军中,是有特务眼线的。可很显然乃颜等人得到了忽必烈的叮嘱,他们没有把战略目的告诉身边人,连将领都不知道主帅的意图。

很显然,老奸巨猾的忽必烈怀疑朝中军中有人泄密。

十几万骑兵,总共二十多万匹战马,还有大量骡马,以及充当肉食的羊群。队伍非常庞大,并没有想瞒着谁。

这么大的动静,相瞒也瞒不住。

这些,其实是几天前的情报了。

现在,乃颜等人是不是已经绕过淮河了?应该快到扬州了吧?

崔秀宁又把李雍发来的新情报仔细看了看,一直看了好几遍,直到掌灯时分,她才发现有个奇怪的地方。

乃颜在到开封等地时,不止一次征集军粮,而且数量很大,光在开封就征了十万石。

乃颜所部并没有汉军,连蒙古兵都不多,大部分是水达达,兀者,骨鬼,林中人等部落兵,属于辽东和东蒙土著。数量最多的,是水达达。

这些兵,主要是渔猎民族,他们原本带了大群的羊作为食物,为何还要征集那么多粮食?不嫌累赘吗?

按照蒙古军队的出征习惯,很少携带粮食,一般是带牛群羊群,所以机动力很强。

以大队骑兵翻山越岭已经很难了,还要携带那么多不必要的粮食,这就奇怪了。

为什么呢?

崔秀宁凭借警察的职业疑心,以及女性的细微,发现这一点很反常。

可是,她的历史不好,对古代战争的认知不够,也总结不出结论。

最后,女人只能将自己的怀疑写在信中,派人火速通知李洛。

要是李洛觉得也没有问题,那就是她想多了。

事实上,在崔秀宁收到李扬情报的同时,李洛也收到了李扬情报。李扬给的情报,现在是一式两份,分送衡阳和海东。

不过李洛看了李扬的情报,并没有像崔秀宁那样起疑心。

他只留意到乃颜大军去了南阳,可能是绕过淮河。其他的内容,他没看出异常,也就没有再留意。他的注意力,只在永州的云南王那里。

PS:大家晚安,求投票,订阅,书评!蟹蟹支持,给点温暖啊!蟹蟹!

喜欢警花追我到元朝请大家收藏:(www.xiaoshuozx.com)警花追我到元朝小说在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警花追我到元朝最新章节 - 警花追我到元朝全文阅读 - 警花追我到元朝txt下载 - 武猎的全部小说 - 警花追我到元朝 小说在线

猜你喜欢: 蛊真人从红月开始农家小福女遮天宰执天下极道天魔放开那个女巫末日拼图游戏佣兵的战争妖龙古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