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小说在线 >>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 第264章 废两改元

第264章 废两改元 2/2

徐光启心中暗叹,皇帝又迂腐上了,原本一半银子就能解决的事情,非要花费更多的银子解决。

朱由校却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值得的,银子的多寡对他并不重要,可自己的名声,朝廷的信用,却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这笔国债,二千三百万两的银子,铸造成银币后价值又翻了一番,足够朝廷将北方的水利设施全部翻修一遍,朝廷已经在这上面占了大便宜了,要是再斤斤计较,兑换成银币归还,买国债的人不会在意,朱由校都觉得害臊。

况且,废两改元明摆着是对民间盘剥,到时候肯定有不少人站出来反对。

可在此之前,朝廷若是发布公告,宣布国债依旧用银子归还呢?

反对者肯定会哑口无言,即便有人死不悔改,朱由校也有了借口反驳,“朝廷已经给过你们机会了,是你们不愿意报效朝廷,才落到现在的地步。”

加上购买国债的多是藩王、勋贵、官吏,朱由校只要维护好他们的利益,废两改元政策就能顺利实施下去。

稍稍思索后,徐光启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可面对五年后还债的压力,他还是露出无奈的苦笑,“陛下,五年之后,臣实在不敢保证能偿还那么多的银元。”

朱由校眉毛一挑,“加上田赋收入呢?”太仓库每年四百万的收入,并不是大明所有的财政收入,而是去掉固定开支后的盈余部分。

大明真正的收入里,以粮食为主的实物税才是真正的大头。夏粮约4,600,000石,秋粮约22,000,000石,总计约26,600,000石。

这些粮食,按照国初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直接送往各个边镇、卫所和官署,户部只起到会计作用。只有在满足各方所需之后,剩下的粮食才折合成银子送往太仓库,满足朝廷的各项临时开支。

除此之外,百姓还负担着众多的徭役,有些是朝廷组织的工程,但更多的是地方官吏、乡绅,甚至游离士子的无偿占用。由于太过繁琐,和缺乏有效控制,徭役的总数根本无法计算,也是百姓最大的负担。

也正因为无法确凿知道百姓承担的徭役总数,过去几十年里,“一条鞭法”虽然陆续被人提出,可在实际运行中总会出现难以为继的问题。

而朱由校的变法,除了整顿税收制度,重建财政体系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减少徭役,甚至根除徭役的存在。朱由校的办法很简单,就是限制徭役的适用范围,只允许在本乡本土征发徭役。一旦离开家乡超过一日的距离,就要发给工钱,变义务徭役为雇佣。

这样的办法有最大的弊端,那就是耗费太大,没有足够银子无法采用,朱由校虽然通过渔政衙门获取了不少的银子,可也无法满足整个大明的工程建设,这才有了国债的发行。

“加上田赋收入?!”徐光启不明白皇帝的意思。成立税务局后,户部的确掌握了朝廷全部的收入,可也担负了全部的开支,田赋收入是朝廷收入的大头,可去掉开支后也所剩无几。若是动用应当拨给其他地方的款项归还国债,徐光启并不觉得是个好办法。

朱由校轻轻地点点头,“拆东墙补西墙的确不是好办法,可朕的意思是,换个办法征收粮食怎么样?”

朱由校的意思,是朝廷出台粮食保护价,让地方粮行出面收购粮食,然后运送到各个目的地。离产粮区近的,收购价格就低一些。反之就高一些,通过市场来调节粮食价格。

在此过程中,朝廷不直接插手,也不直接囤积粮食,避免了损耗,也避免了资金的占用。还可以向粮商征收商税,扩大朝廷税源。

对皇帝的提议,徐光启觉的,这样做会酿成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朝廷亟需粮食的时候,仓库里却没有粮食。可转念一想,却想起了东昇粮行。作为朱由校的心腹,徐光启对东昇粮行还是有一些了解的,知道这家粮行膨胀速度极快,已经成了北方最大的粮商,在江南也设置了分号。

想到这里,徐光启就点点头,“陛下明烛万里,臣遵旨。”

喜欢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请大家收藏:(www.xiaoshuozx.com)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小说在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最新章节 -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全文阅读 -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txt下载 - 颍禾嵩的全部小说 -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小说在线

猜你喜欢: 蛊真人从红月开始农家小福女遮天宰执天下极道天魔放开那个女巫末日拼图游戏佣兵的战争妖龙古帝